中东烽烟再起,那股炙热的灼痛感瞬间传导至全球资本市场,搅动起一场关于风险、避险与机会的复杂漩涡。这不单单是地缘政治棋局的新落子,其引发的连环效应配资服务网,正迫使全球交易员们在一片迷雾中小心前行。
那桶油,成了最易燃的引信
首当其冲的,无疑是石油市场。早在以色列与伊朗的紧张关系升级为实质性冲突前,分析师们对油价冲破百元大关的担忧就已甚嚣尘上。战火果然点燃了这根引信,交易员们瞬间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疯狂扑向石油看涨期权。
以色列对伊朗空袭的消息一出,这股抢购潮达到了顶峰。布伦特和WTI原油期货价格像坐上了火箭,一度窜升了14%,伴随而来的是隐含波动率的急剧膨胀。看涨期权的价格被这股恐慌情绪推至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的罕见高位。
而当伊朗的报复性打击落下,这股抢购热情非但没有消退,反而更加炽烈。投机者们似乎来不及思考,只顾着把屏幕上能看到的看涨期权一扫而空,其中也不乏借此对冲现有空头头寸的交易者。
市场反应不仅体现在即时价格上,更迅速扭曲了原先的远期价格曲线。那条曾暗示明年供应过剩而呈现“曲棍球杆”形态的曲线,短短数日内便扭转成了现货溢价的倒挂结构——这意味着交易者情愿为眼前的石油支付更高昂的成本,足见供应担忧之强烈。
WTI日历价差期权的未平仓合约数量因此飙升至历史新高,单周新增的头寸相当于近3800万桶石油,分散在各个行权价位,勾勒出一幅押注未来波动的庞大图景。这一切躁动不安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指向霍尔木兹海峡——这条每天运载约2000万桶石油的海上生命线,如今正悬于地缘政治的利刃之上,断供的潜在风险足以令油市心惊肉跳。
避风港里挤满了人,但并非人人得庇护
与原油市场的狂热形成鲜明对比又相互呼应的是,黄金作为传统的避险资产,在这场冲突中再次熠熠生辉。正如过去因贸易摩擦引发市场动荡时一样,地缘政治风险的抬升,立刻催生了对黄金的强烈买需。
COMEX黄金价格应声突破3400美元的关键心理关口,年内累计涨幅甚至超过了30%,令人咋舌。反映投资者情绪的SPDR黄金ETF(GLD)的一个月看涨期权偏度也迅速攀升至近期高位,这无疑是市场在危机时刻对黄金偏爱的清晰印证。
分析师们不约而同地指出,每当这种地缘政治乌云压顶,资金便会自然而配资服务网然地涌向黄金,甚至将目光扩展到白银等贵金属。在国内市场,黄金板块也同样光彩夺目,万得中国黄金系指数一度在单周内录得超过8%的涨幅。
然而,市场的反应并非铁板一块,全球资本市场的逻辑也并非全然同步。即使在多数重要指数普遍承压,连美国三大股指都曾一日跌幅超过1%的背景下,A股市场的内部却呈现出复杂的分化景观,冷暖自知。
据统计,那些被视为避险概念的A股,比如黄金股和部分高股息红利股(以万得红利指数为代表),共110只股票,截至6月13日,年内股价平均实现了4.17%的涨幅。这个表现,与同期下跌1.8%的沪深300指数相比,可以说是相当亮眼了。在这110只避险概念股中,黄金股的表现尤为突出,涨幅榜的前七位,赫然被7只黄金股包揽。
其中,中润资源凭借其在斐济的金矿业务以及未来可能积极并购优质黄金矿山项目的预期,年内股价如同坐上了直升机,实现了翻倍的壮举。西部黄金也因为2024年黄金产量超额完成目标以及对2025年生产计划的积极展望,年内涨幅逼近88%。
在黄金板块之外,一些银行股同样表现不俗,例如青岛银行、渝农商行、兴业银行、江苏银行等。它们凭借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的股息率(部分甚至超过5%),年内股价涨幅均超过了20%,成为了红利资产阵营中的领跑者。
这清晰地表明,在全球宏观经济前景不明朗和区域政治环境日趋复杂的当下,寻求安全和稳定收益的避险逻辑,确实让黄金和高股息资产成为了市场的香饽饽,备受青睐。
那群逆行者,藏着不一样的地图
但别以为所有打上“避险”标签的股票都能在这波行情中顺风顺水。在那110只A股避险概念股中,依然有23只年内股价跌幅超过了10%。更令人唏嘘的是,恒源煤电、兰花科创、上汽集团等个股的年内跌幅甚至超过了20%,完全背离了“避险”的预期。
更有意思的是,在统计的100只红利股样本中,有11只股票不仅年内表现跑输了红利指数(其同期涨幅为3.23%),却意外获得了融资客的逆势加仓。这群被视为“聪明资金”的融资客,仿佛拿着一张不一样的市场地图,在别人退却时选择了买入。这些被逆势加仓的红利股,主要分布在交通运输、石油石化、纺织服饰等行业,显示出某种特定的偏好。
深高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尽管其年内股价跌幅接近21%,但最新融资余额较去年末却增加了65%以上,显示出融资客对其强烈的信心。公司预计其收费公路业务能够保持总体平稳,而机构一致预测其2025年净利润增幅有望超过35%,这或许是吸引融资客的关键所在。
森马服饰的情况也类似,年内跌幅达到了20.88%。然而,这只股票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持续保持了超过3.5%的较高股息率。同时,其年内融资余额增幅超过60%,并且因为其在“谷子经济”方面的布局以及与多个国内外知名IP的成功合作联动,获得了百余家机构的密集调研。这表明市场一部分资金看到了其潜在的增长点和价值。
中文传媒年内跌幅也超过15%,同样涉及近期市场关注的“谷子经济”、手机游戏等热门概念。更重要的是,机构一致预测其2025年净利润增幅有望超过30%。这种未来的增长预期,或许是吸引融资客逢低布局的重要原因。
此外,中远海发和洪城环境也获得了融资客的大幅加仓,前者加仓幅度超过90%,后者超过55%。
中远海发在“绿色生产”领域的探索,比如研发绿色能源冷箱、环保除尘过滤设备等,也为其增添了未来的想象空间。这些滞涨甚至下跌的股票获得融资客的青睐,无疑揭示了市场中有一部分资金,正基于对特定基本面和未来预期的独特判断,进行着与短期避险情绪相悖的逆向布局。他们看到的,也许是别人此刻忽视的价值。
美元的淡定与波动率的“狼来了”
与石油和黄金市场的剧烈波动相比,美元的走势则显得有些波澜不惊,甚至透着一丝微妙。尽管美元指数在上周四一度跌至三年低点,但在美联储即将公布利率决议前的期权仓位已经悄悄显示出美元贬值动能可能正在趋缓的迹象。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冲突爆发,似乎并未能实质性地颠覆美元的这一既有趋势。
彭博美元现货指数的一个月隐含波动率自4月初以来持续保持低位,而上周五的风险逆转指标则显示出自4月9日以来最不看空美元的情绪。地缘政治风险的再度抬头,叠加美国国内正在发生的某些动荡以及经济与贸易政策前景的不确定性,无疑为全球市场增加了更多复杂的变数。
有分析师指出,中东地区的突发事件,正在以某种方式转移市场对美国本土一些重要议题的关注焦点。美元的相对淡定,或许也与这种注意力转移及自身货币政策周期的逻辑更为相关,而非地缘冲突的直接产物。
与此同时,中东紧张局势的新一轮升级虽然也短暂冲击了股票波动率市场,使得近月Cboe波动率指数(VIX)期货获得了强劲的买盘,显示出恐慌情绪的瞬间释放。
然而,市场参与者对于这类地缘政治引发的波动,似乎已经变得越来越“久病成医”,逐渐适应。一旦出现任何局势缓和的言论,这类波动往往会迅速消退,仿佛之前的紧张只是虚惊一场。
即便上周五晚些时候美国股市集体下跌,标普500指数的跌幅也不足以抑制其自身实际波动率的持续收缩。市场似乎已经对这类地缘政治引发的短期波动产生了某种程度的“疲劳”。只要市场继续对最新的重大风险危机持有应对策略,或者更直白地说,只要冲突不至于演变成彻底失控、影响全局的局面,那些单纯押注波动率上升的头寸,可能仍然会面临“狼来了”的窘境,即波动未能持续、甚至迅速回落的风险。
有观点认为,地缘政治事件通常引发的是一种本能的“膝跳反应”,除非有非常明确且能够长期持续的理由,否则其对市场的深远影响很难维持,尤其是股市的波动反应,往往很快就会趋于平缓。
这场由中东冲突点燃的市场震荡,再次如同一面多棱镜,映照出全球金融体系的敏感、脆弱与复杂。从石油因恐惧而产生的恐慌性买盘,到黄金作为避险港湾的光芒四射。从A股市场内部那冰火两重天的结构性分化,到美元在风暴中的相对淡定。再到那群逆势而行的“聪明资金”……每一个信号,都折射出投资者在不确定性中进行的复杂权衡与艰难抉择。
谁又能轻易断言配资服务网,这些看似只是对外部事件的应激反应,不会在未来的市场中悄然演化出新的逻辑和投资范式呢?毕竟,当“黑天鹅”事件的阴影开始反复出现,并呈现出某种相似的路径依赖时,市场的博弈也将进入更为深邃、需要更复杂洞察力的层面。
赤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